活力杭州:錢江湧動“創新潮”

149黨政動態/col/col811162/index.html政府工作動態/col/col812253/index.html服務/col/col812262/index.html

粉狀成型機




海闊天空浪若雷,錢塘潮湧自天來。

位居長三角南翼的杭州,不僅以壯闊錢塘江和綽約溫婉的西湖聞名遠近,更以“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”躍升為全國創業“第四極”,僅次於“北上廣”。

開放的杭州,有著兼收並蓄的氣質;創新的杭州,有著特有的活力與光芒。2017年,杭州大力培育創新主體,不斷集聚創新要素,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,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,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,創新活力之城享譽海內外。

今年1-10月,杭州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250億元,增長13.1%,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6.8%,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4136億元,增長16.4%。全市發明專利申請、授權量分別為21029件和7996件;全市國傢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達2413傢,省科技型中小企業8430傢,市級高新技術企業5212傢;省級企業研究院264傢,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354傢。

潮起錢江,奔騰不息,勇立潮頭,奮進不已。不忘初心,繼續前進,杭州這座美麗的東方之城,正在創業創新的道路上闊步走向世界。



從“埋頭幹”到“使巧勁”

創新創業賦能實體經濟

弄潮兒向濤頭立。創業創新已然成瞭杭州這座城市又一精神坐標……

今年9月,位於未來科技城中國(杭州)人工智能小鎮的之江實驗室揭牌成立,匯集瞭浙江大學、阿裡巴巴等產學研力量,力爭在5年內打造頂尖科學傢、行業領軍人才領銜的創新創業團隊200個,使之成為一個 “互聯網+”全球產業科技創新基地。

今年10月,雲棲大會在杭州舉行,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正式宣佈成立阿裡巴巴全球研究院“達摩院”,未來3年將投入1000億元資金,並將特別篩選180個重點項目作為重點培育對象。目前,“達摩院”已在杭州落戶並註冊,部分項目已開始啟動。

今年”雙十一”,各大小企業、店傢以互聯網為依托,通過運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,對商品的生產、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,對線上服務、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,銷售額接連翻番,商傢個個眉開眼笑,這又是豐收的一年。

在杭州,之江實驗室、達摩院、新零售無疑是今年創業創新繞不開的三個關鍵詞。不管是人工智能、達摩院,還是依托新技術的新零售,其創新邏輯還是賦能實體經濟,讓實體經濟從“埋頭幹”到“使巧勁”,讓杭州經濟步入更廣闊的的空間。

連續三年,杭州信息經濟十二大核心產業增加值,始終以近25%的增速快速增長,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度達到50%以上,產業結構也得到不斷優化。今年上半年,裝備制造業、高新技術產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分別增長11%、10.1%和9.8%,杭州經濟正在加快向“高、精、尖”轉型。

“新世紀新時期,一些科技成果轉換速度非常快,一些新產業爆發釋放巨大能量,使我們意識到必須推動要素集合,推動協同創新,形成創新力量。”今年的“2017阿裡校友?創業黃埔榜”顯示,目前阿裡創業公司共有975傢,其中上市公司13傢,完成B+輪、A輪和天使輪融資的企業分別為80傢、197傢、167傢,無需融資230傢,這些企業也正在成為賦能實體經濟的“梯度隊伍”。



從“謀創新”到“謀未來”

杭州躍升全國創業第四極

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。抓創新就是抓發展,謀創新就是謀未來。

早在2014年,杭州就出臺瞭《關於杭州市高層次人才、創新創業人才及團隊引進培養工作的若幹意見》(簡稱“人才新政27條”)。次年,相關部門又制定瞭資金、編制、戶籍、住房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配套實施細則,杭州也因此成瞭人才生態最優城市,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凸顯,海歸人才流入量超北上廣深。

人才興則杭州興,人才強則杭州強。重視人才,就是重視杭州未來的發展。大批創客和高層人才的流入,帶動著杭州經濟的創新發展。在杭州創投圈,新零售、大數據、雲計算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算等新詞匯背後,都有一個嶄新的產業,並為杭州經濟發展註入瞭強大動能;在杭州特色經濟板塊,夢想小鎮、雲棲小鎮、基金小鎮等特色小鎮,猶如珍珠一樣散落在杭州的科創版圖上……

創新創業風起雲湧的另一面,是眾創空間、孵化器的生生不息:今年,杭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分別達105傢和113傢,其中7傢入選2017年優秀國傢級孵化器,占總數12傢的58.3%;23傢眾創空間上榜2017年省級優秀眾創空間,占全省總數的70%。目前,杭州市共有5傢國傢級雙創基地, 35傢國傢級眾創空間, 30傢國傢級孵化器,其中國傢級孵化器數量居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第一位。

隨著人才、項目、資本等各類政策的出臺,各類特色小鎮和眾創空間應運而生,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創業者湧向杭州,創業項目增長速度超過北京和上海,杭州快切割蛋糕機速完成瞭從“電商之都”到“互聯網創業第四極”的華麗轉身。

在今年杭州舉行的第五屆金磚國傢科技創新部長級會議上,國傢科技部部長萬鋼曾這樣點贊杭州:“杭州是創業者的福地,是創新創業的高地,杭州的創新創業為全國作出瞭表率。”



從“一枝獨秀”到“百花齊放”

杭州正在走向“全域創新”

明者因時而變,智者隨事而制。這些年來,杭商創新創業的腳步從未停止過。

在杭城以西,一條全長33公裡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雛形初現,這條大走廊串聯起夢想小鎮、未來科技城、青山湖科技城等創新大平臺,一個技術、人才和資本高效對接的“類矽谷”生態已初見端倪。

在錢塘江南岸,杭州灣信息港小鎮依托軟件和信息服務、“互聯網+”產業、人工智能等產業基礎,順勢而為,“一個智匯港+X個智慧谷”的中國人工智能第一谷已初具雛形。目前已引進瞭科大訊飛、一知智能、浙大睿醫等一大波人工智能領跑企業。

與之毗鄰的大江東,作為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的東起點,吸引瞭西子航空、杭齒等大型企業入駐,帶去瞭航空、風電、汽車等一些列高端制造產業集群。一座集高層次人才、高端裝備技術、主導產業高速發展的引智“強磁場”越來越明顯。

在濱江,先後誕生瞭海康威視、網易(杭州)、新華三集團等信息經濟企業,自掛牌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來,濱江正在吸引大批海外高端人才,成長為杭州創新創業高地,並成為杭州經濟轉型中的智慧增長極 。

眼下,杭州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,大力鼓勵發展特色小鎮、雙創基地和眾創空間,爭取國傢實驗室、國傢大科學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地,促進更多的創新主體和創新項目集聚。加快城西科創大走廊、城東智造大走廊、錢塘江生態經濟帶、運河湖濱高端商務帶、錢塘江金融港灣等重大平臺建設,拓展發展新空間,杭州“全域創新”格局初顯。漢堡成型機

根據2017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“十三五規劃”,到2021年,杭州人才總量達到275萬人以上,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比例超過30%;全社會研發支出與全市生產總值之比達到3.5%;深入實施“一號工程”,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,提升傳統優勢產業,振興實體經濟,做大集成電路、高端裝備制造、新能源汽車、物聯網、機器人等重點產業,培育人工智能、量子通信、新型顯示、虛擬現實等未來產業,搶占發展制高點。(本站編輯 祝婷蘭摘編)
arrow
arrow

    bdr759jj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