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炳伸專欄》川普不理解的美國經濟

川普正式就職美國總統,誓言將讓美國再度偉大。現今各出口大國最關心的,不外乎美國是不是真的會採行保護主義,減緩本身的貿易赤字。


要川普攤稅表 白宮請願達標

美國貿易赤字已經連續長達30多年佔GDP 約6%,規模甚且隨著GDP的成長,仍在不斷擴大中。6%看起來似乎不多,但是以美國GDP量體如此龐大而言,相當可觀。貿易赤字增加,代表美國境內生產更少,外國進口產品更多。川普怪罪外國勞工搶走瞭美國勞工的工作,因此倡議保護主義,透過大幅提高關稅,以減少進口。貿易赤字成為川普眼裡的首惡。

貿易赤字,意謂著一個國傢的總生產小於總需求,顯示美國年年負債。同時,美國政府財政也不遑多讓,長年赤字,債務步步高築。但奇特的是,美國的GDP仍然成長,一直維持不墜。更詭異的是,這樣一個國傢,大量寬鬆印鈔,全球還爭相購買,唯恐不及。

如此似強亦弱的經濟表現,事實上是美國企業嫻熟國際分工操作的結果。如果探究美國貿易項目的組成,佔美國進口大宗的產品,多半是民生消費品;出口的卻都是智慧財產或是高端科技的服務產業,以收取高昂的權利金。這樣的貿易型態值得推敲。

以臺灣代工,銷往美國的手機產品為例。臺灣代工廠商從原物料與零組件的選用,到組裝完成,臺灣代工廠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可能隻有市價的四成不到,其餘都落入美國企業的口袋。設計研發與行銷都是美國企業自己操刀,而又靠著嚴謹的委外管理,把臺灣廠商的成本與利潤一再壓低,美國企業佔據瞭「微笑曲線」的兩端。臺灣製造業動員許多人力,單價低、工時長;美國品牌雇用的人少,但是產值高、工時短。

美國進口佔比甚高的原油,也是國際分工策略的應用。美國自己是藏油大國,還從國外進口原油,就是因為本國產油成本比國外高,與其自產原油,不如從中東、俄羅斯、印尼或奈及利亞等國進口,較為便宜,更符合國傢安全原則。

國際分工策略淋漓盡致的體現,就是美國勞動生產力不斷地提升。每個國傢的資源都是有限的,美國企業做的總是自己最擅長的,不斷地透過創新,領先全球企業。相對產值較低的製造,則交給亞洲生產效率最高的企業。美國品牌年年創新產品,亞洲代工廠就必須時時配合改變製程。如此模式,週而復始,美國總體勞動生產力持續進化,在貿易赤字這三十年間,個人產值成長將近兩倍,每單位工時產值從80美元,一躍將近160美元。

勞動生產力的成長,代表勞動報酬的提高。更高的薪資收入,就會產生更多的總體消費,因此必須進口更多的國外產品,來補足美國國內生產的不足。在這樣的循環之下冷凍食品機械,難怪美國貿易赤字不斷擴大,但國民生產力卻又持續穩定地成長。美國經濟的另一項特徵就是開放。更高的工資引來更多的優秀人才流入,但也意謂著更強的競爭,激發出更多的創新,更高的勞動生產力。這樣的力道,互相加強,循環不已。

所以,美國的貿易赤字不應該解讀為是一個問題,這是美國開放並採用國際分工後的相乘效果,也是美國企業或個人在追求個體利益極大化的過程中,所形成的國傢共同利益。

如此說來,難道保護主義會讓美國利益變得更大嗎?

採取保護主義將完全違背國際分工的原則。這就好像美國的企業把原本發包給臺灣企業的代工製造,要拿回來自己做,但是全世界有誰能比臺灣代工更專業又更便宜呢? 另一方面,韓國與中國手機業者會不會趁美國企業失去成本優勢的時候,一舉取代瞭美國手機產業的寶座呢?

川普當選,實施保護主義,勢在必行。但是,他能讓保護主義實踐多少,是另一回事。貿易赤字的議題,多年來,美國各界不乏各種討論,但始終未有定論。不過,經濟數據表示,美國利用國際分工所鍛造出的優異勞動生產力,或許是一個合理的解釋。

美國政黨多次輪替,數十年來,執政黨心心念念關註勞動生產力這件事,始終不變,因為這才是美國最大利益所繫。川普要改變的,是國傢利益持續成長的這個驅動戰略。當初因為川普提出的美國製造或偉大美國而被吸引的一般選民,在Walmart可以買到從中國進口的物廉價美的跑鞋,但是他其實不知道自己自動化食品機械是這個分工模式的受益者。但是影響美國政治運作的企業領導人,尤其是國際企業,不見得就會認同川普的主張,因為這個分工模式的改變,會直接影響企業競爭力,這些企業領袖對於新總統的施政,當然有所回應。川普的保護主義,必然產生政治阻力。

自由貿易讓國傢致富,前有日本、韓國、臺灣,後有中國。自由貿易不僅讓德國與美國致富,甚至致勝,取得瞭國際政治地位上的關鍵話語權。如今川普揚棄自由貿易,擁抱保護主義,無異於糕點成型機自我拋棄瞭世界強權的影響力,實在令人難以理解!(作者郭炳伸為國立政治大學 國貿系教授)

(中時電子報)


中時電子報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佈的文字、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。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,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瞭解,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:

請勿重覆刊登一樣的文章,或大意內容相同、類似的文章

請不要刊登與主題無相關之內容

發言涉及攻擊、侮辱、影射或其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、社會正義、國傢安全、政府法令之內容,本網站將會直接移除

請勿以發文、回文等方式,進行商業廣告、騷擾網友等行為,或是為特定網站、blog宣傳,一經發現,將會限制您的發言權限或者封鎖帳號

為避免留言系統變成發洩區和口水版,請勿轉貼新聞性文章、報導或相關連結

請勿提供軟體註冊碼等違反智慧財產權之資訊

禁止發表涉及他人隱私、含有個人對公眾人物之私評,且未經證實、未註明消息來源的網路八卦、不實謠言等

請確認發表或回覆的內容(圖片)未侵害到他人的著作權、商標、專利等權利;若因發表或回覆內容而產生的版權法律責任將由使用者自行承擔,不代表中時電子報的立場,請遵守相關法律規範


違反上述規定者,中時電子報有權刪除留言,或者直接封鎖帳號!請使用者在發言前,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,謝謝配合。
arrow
arrow

    bdr759jj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